近年来,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,加密货币挖矿也成为了热门话题。在众多挖矿方式中,免费手机挖矿因其操作简便、成本低等特点,吸引了不少国内用户的关注。然而,这看似诱人的 “免费午餐” 背后,实则暗藏玄机。
当前,国内有一些声称可免费手机挖矿的项目,例如派币(Pi)曾在朋友圈、微博等社交平台大肆传播。据其介绍,用户只需下载派币 App,无需耗费过多电量和流量,每日点击一次就能轻松 “挖矿”。类似的还有 ABEL 项目,号称由多国极客联合开发,用户通过手机免费挖矿,每 24 小时点击运行一次,便能获取相应代币,且无需实名、不收取认证费 。另外,像 FamaCoin 平台,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,用户无需账号密码,手机每日生成唯一标识符作为钱包秘钥,通过特定指令即可开启挖矿 。
但需明确的是,主流加密货币挖矿,如比特币、莱特币等,需要强大算力支持,需配备专业矿机,且要消耗大量电力,同时设计复杂算法以保障加密安全。相比之下,手机挖矿的算力极为有限。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指出,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数字货币视算力为核心竞争力,加密货币 “挖矿” 需要消耗大量算力,占用大量存储。手机挖矿成本低,边际成本可忽略不计,从这个层面看,其挖出的虚拟货币市场价值大概率不高 。
从风险角度而言,免费手机挖矿项目风险重重。其一,个人隐私安全堪忧。币圈许多 APP 需借助海外 ID 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,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悄然上传用户隐私信息,致使个人隐私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网络中 。其二,部分项目可能是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诈骗行为。在项目初期,它们往往设定极低进入门槛,以免费挖矿为诱饵,通过 “拉人头” 奖励模式和大规模宣传来提升热度。一旦吸引大量用户参与,项目方可能在虚拟币能转账或交易时,趁机抛售代币,卷款跑路,让用户血本无归 。此前,就有不少此类项目,在吸引众多用户投入时间和精力后,突然关闭平台,用户手中所谓的 “虚拟货币” 瞬间一文不值。
国内免费手机挖矿看似提供了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便捷途径,但实则风险大于机遇。广大用户面对这类项目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仔细甄别,切勿盲目跟风参与,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风险。若想涉足加密货币投资领域,建议选择合法合规、受监管的正规渠道与方式 。